风险共担中机制中,什么是理性行为
风险共担中机制中,什么是理性行为
2022-12-271、风险共担中的两种人
在有关不确定性的问题上,有两种人:
【资料图】
(1)被随机性愚弄的傻子;
(2)利用随机性牟利的骗子。
被随机性愚弄的傻子,从认识层面对现实世界的不确定性缺乏了解,因此在归因的时候,会觉得自己的成功来源于技能而非运气,最终造成的结果是,常常会开心的去冒无知的风险;
而利用随机性牟利的骗子,纯粹是为了赚钱,把风险转嫁给他人,比如某鹰某夹头之流。在面对代理人问题的时候,如果是一生难得一次的买卖中,供应商没有动机维护回头客的时候,他们可能对你隐瞒关键信息。
2、风险共担机制关注行为而非想法
在风险共担的机制中,关注人的行为才有意义,因为只有行为是具体的,可测量的;
同时,多少情况下,我们的行为通常呈现这种特征,即我们更喜欢行为发生之后,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解释,而非用行为实践自己的想法;
而想法没那么重要,所以,如果有人反复做出伤害你利益的行为,但是又反复表态是为了你好,请提高警惕。
3、所以应对比预测重要
在金融市场中我们常常见到预测正确但是亏钱的人,也常常见到预测错误但是赚钱的人,所以,预测对多少次不重要,正确的时候赚了多少钱更重要;
所以索罗斯说,金融专业毕业的小朋友不抗打,还得学点哲学;
也因此,瑞达里奥的原则中除了强调理解世界的运转原理之后,还需要制定应对原则。
4、什么是理性行为(或者什么是风险共担机制中正确的行为)
首先是什么塑造了理性?答案是风险共担机制。
所以哪些是非理性的行为:
(1)威胁集体生存的事情;
(2)威胁个体生存的事情。
5、风险常常是非线性的
现实生活中的风险,常常是非线性的,比如,一定程度的降雨量能够帮助农作物更好的生长,但是过多的降水可能造成洪灾;
所以对尾部风险过高估计其实是一种理性行为,因为这种做法能够保证生存;
对待风险需要区分成至少两类,第一类是需要回避而非承受的,第二类是我们需要主动承受的。
6、不要将风险共担教条化
当然也没有必要将“风险共担”教条化,当造成的后果不严重的时候,可以忽略风险共担的问题,主要的原因在于,没有多少人在做出决策的时候,不需要承担决策后果,有这种特权的,都是手握重权的大人物。